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制造行業,企業面臨的挑戰已遠不止于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。市場環境瞬息萬變,原材料價格波動、人力成本上升、客戶需求多樣化,使得“接單”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,背后潛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。許多制造企業常常陷入“訂單越多,虧損越重”的怪圈——看似熱火朝天的生產背后,卻是利潤的不斷流失。如何破解這一困局?盟接之橋提出三大核心管理原則:A. 簽單前必須進行訂單評審;B. 建立利潤紅線;C. 業務員提成必須與利潤掛鉤。這三點不僅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,更是從“粗放式增長”邁向“精益化運營”的關鍵轉折。
一、簽單前必須進行訂單評審:杜絕“盲目接單”的經營黑洞
在傳統制造企業中,業務員為了完成業績指標,常常“見單就簽”,認為“有單就是好單”。然而,這種思維模式正在悄然侵蝕企業的盈利能力。一個未經評審的訂單,可能帶來以下風險:
成本失控:客戶提出的交期極短,導致生產排程混亂,加班成本激增;或要求使用特殊材料,采購成本遠超預期。
技術瓶頸:產品設計復雜,現有設備或工藝無法滿足,需外協或改造,增加隱性成本。
客戶信用風險:客戶付款周期長、歷史回款記錄差,可能導致資金鏈緊張。
資源擠占:一個低利潤訂單占用了關鍵設備和人力,導致高利潤訂單延誤,機會成本巨大。
因此,訂單評審必須成為簽單前的“強制性關卡”。評審不應是形式主義的簽字流程,而應是一個跨部門協同的決策機制。評審團隊應包括銷售、生產、技術、采購、財務等關鍵部門代表,從成本核算、交期可行性、技術能力、客戶信用、綜合利潤率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。只有通過評審的訂單,才能正式簽訂合同。
盟接之橋強調:訂單評審的本質,是對企業資源的負責任分配。它不是限制業務發展的“緊箍咒”,而是幫助企業過濾掉“偽需求”和“負利潤訂單”的“防火墻”。通過建立標準化的評審流程和評分體系,企業可以確保每一份合同都建立在理性分析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。
二、建立利潤紅線: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劃定“安全邊界”
如果說訂單評審是“事前把關”,那么“利潤紅線”就是企業經營的“生命線”。所謂利潤紅線,是指企業根據自身運營成本、戰略目標和市場定位,設定的最低可接受利潤率。任何訂單的利潤率低于此紅線,原則上不得承接。
許多企業之所以陷入虧損,正是因為缺乏明確的利潤底線。管理層往往抱著“先接了再說”“薄利多銷也能賺錢”的僥幸心理,結果在“量增利減”的陷阱中越陷越深。盟接之橋認為,沒有利潤的銷售,就是對企業資源的浪費。
建立利潤紅線,需要企業完成以下幾步:
精準核算成本:包括直接材料、直接人工、制造費用、管理費用、銷售費用等。特別要關注“隱性成本”,如設備折舊、質檢損耗、物流費用等。
動態調整紅線:利潤紅線不是一成不變的。在原材料漲價、人工成本上升時,紅線應相應上調;在戰略擴張期,可階段性放寬,但需明確“止損點”。
公開透明執行:利潤紅線應向全體員工公示,尤其是業務團隊。讓每個人都清楚,企業追求的是“有質量的訂單”,而非“數量的堆砌”。
當利潤紅線成為企業不可逾越的“高壓線”,管理層在決策時就有了明確的依據。即使面對大客戶壓價,也能有底氣地說“不”。這不僅保護了企業利潤,也提升了企業的議價能力和品牌價值。
三、業務員提成必須與利潤掛鉤:從“銷量導向”到“利潤導向”的激勵革命
如果說前兩點是“制度設計”,那么第三點則是“激勵機制”的根本變革。傳統制造企業普遍采用“按銷售額提成”的激勵模式,這直接導致了業務員“重數量、輕質量”的行為偏差。為了拿高提成,他們傾向于接低價單、大額單,甚至不惜犧牲利潤。
盟接之橋提出:業務員的提成,必須與訂單的實際利潤直接掛鉤。這意味著:
一個銷售額100萬但利潤僅5萬的訂單,提成應遠低于一個銷售額50萬但利潤15萬的訂單。
提成計算應基于實際結算利潤,而非合同金額。需扣除所有成本(包括生產、質檢、售后、壞賬等)后的真實利潤。
可設置“階梯式提成”:利潤率越高,提成比例越高,激勵業務員爭取高附加值訂單。
這種機制帶來的變革是深遠的:
業務員角色升級:從“訂單搬運工”轉變為“利潤創造者”。他們需要了解成本結構,學會與客戶談判價格,甚至參與產品優化建議。
銷售策略優化:業務員會主動篩選高利潤客戶和產品,推動企業產品結構升級。
團隊協作增強:為達成高利潤訂單,業務員需與技術、生產部門緊密配合,提升整體運營效率。
當然,實施利潤提成制也需配套措施:如建立透明的利潤核算系統、定期向業務員反饋訂單利潤數據、設置合理的提成發放周期(如按回款后結算)等,以確保公平與信任。
結語:從“接單思維”到“經營思維”的躍遷
盟接之橋提出的這三點——訂單評審、利潤紅線、利潤提成——環環相扣,構成了一套完整的“利潤管控閉環”。它要求企業從上到下轉變思維:管理層不再只看“簽了多少單”,而要問“賺了多少錢”;業務員不再只追“銷售額”,而要算“利潤率”;生產部門不再只管“交貨”,而要控“成本”。
制造業的未來,屬于那些懂得“精打細算”的企業。訂單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越“優質”越好。只有將每一份合同都視為一次“經營決策”,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。
記住:真正的制造強者,不在于接單的“量”,而在于盈利的“質”。盟接之橋,助您搭建通往可持續盈利的橋梁。
作者:盟接之橋
盟接之橋,橋接世界,讓中國制造連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推薦新聞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老板最大的能力是什么?——在學習中破局,在實踐中成事
2025-11-15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“首件手板”商業模式:制造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,你的公司準備好了嗎?
2025-09-26
-
國產EDI軟件橋接世界|盟接之橋:讓中國制造連接全球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2025-08-07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不可分割物料管理的四種通用做法分析與探討
2025-07-17
-
魔耳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科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德駿數字化項目取得圓滿成功
2025-05-05
-
炬能量數字化圓滿成功并授予感謝信!!!
2025-05-05
-
愛華仕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華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昇滬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得勝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盟創智能攜手匯大明集團,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!
2024-06-01
-
盟創智能科技與卓樂科技結為戰略合作伙伴 助推信息化進程
2023-05-21
-
盟接之橋EDI軟件之心跳管理系統:構建穩定、安全、可信賴的供應鏈數據橋梁
2025-11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