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身與貨孰多?”兩千多年前,老子在《道德經》第四十四章中拋出這一問,穿越千年,依然振聾發聵。身體與財富,哪個更重要?在今天這個物質極大豐富、信息爆炸、競爭激烈的時代,這個問題非但沒有過時,反而愈發尖銳地擺在每一個現代人面前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“加速社會”中。社交媒體上充斥著“年入百萬”“財務自由”“35歲退休”的成功敘事;職場中,“996”“內卷”“狼性文化”成為常態;朋友圈里,曬車、曬房、曬娃、曬旅行,似乎不展示點“貨”,就不足以證明自己“成功”。在這樣的氛圍下,許多人不知不覺將“貨”——財富、地位、名聲——當作了人生的終極目標,而忽略了那個最根本的“身”——我們的身體、情緒、心靈。
然而,身體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行走的唯一載體。它不是可替換的零件,也不是可以無限透支的信用卡。財富可以積累,可以失去再重來;但健康一旦透支,往往難以完全恢復。我們見過太多中年猝死的新聞,見過太多“用命換錢”的故事,最終卻“用錢換命”而不得。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諷刺嗎?
身體是根本,健康是底線。 財富、事業、成就,一切外在的“貨”,都建立在“身”這個基礎之上。沒有健康的身體,再多的財富也只是數字,再高的地位也只是虛名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?”當身體垮了,一切繁華都將如沙上之塔,頃刻崩塌。
但“身”不僅僅指生理意義上的身體,更包括我們的情緒與心理狀態。現代醫學早已證明,長期的壓力、焦慮、憤怒、抑郁,會直接導致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癌癥等嚴重疾病。所謂“心平能御三千疾,心靜能通萬事理”,情緒的穩定與內心的平和,是健康最深層的保障。一個情緒失控的人,即便外表光鮮,內在也早已千瘡百孔。
這便引出了人生的兩大核心課題:認知的提升與情緒的管控。
認知的提升,是“向外求”的過程。我們讀書、學習、工作、創業,不斷拓展視野,提升能力,追求事業的成功與財富的積累。這是人之常情,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。普通人通過提升認知,渴望擁有更好的生活,實現自我價值,甚至為國家、社會、人民做出貢獻,這份情懷值得尊敬。
然而,當認知的提升走向極端,變成對名利的無限追逐,而忽視了情緒的管控與身體的養護,便極易“大費”與“厚亡”。老子說:“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”你越是執著于某樣東西,就越容易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;你越是囤積財富,就越容易在失去時遭受重創。許多人為了升職加薪,長期熬夜加班,忽視家庭,壓抑情緒,最終換來的是身心俱疲,甚至家庭破裂、健康崩潰。這真的是“成功”嗎?
因此,認知提升與情緒管控,必須相輔相成,如同鳥之雙翼,車之兩輪。認知讓我們看清世界,情緒管控則讓我們安頓內心。沒有認知,人容易愚昧盲從;沒有情緒管控,人容易失控墮落。在人生的不同階段,主要矛盾點不同:年輕時可能更側重認知提升,積累能力;中年后則更需注重情緒調節,養護身心。唯有兩者平衡,才能走得長遠。
那么,如何做到情緒管控?關鍵在于“知足知止”。知足,是懂得滿足,不被欲望牽著鼻子走;知止,是知道何時該停下,不貪得無厭。老子說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”知道滿足,就不會招致屈辱;知道適可而止,就不會陷入危險。這是一種極高的智慧,也是一種內在的定力。
而“知足知止”的背后,是對“道”的順應。什么是“道”?道是規律,是本質,是客觀存在。順勢而為,不是隨波逐流,而是順著事物的本質、客觀規律去行動。比如,身體需要休息,你就不能長期熬夜;情緒需要釋放,你就不能一味壓抑;市場有周期,你就不能盲目擴張。真正的智慧,不是逆勢而上,而是看清趨勢,順應而動。
更重要的是,“道”并非一成不變。它隨著環境、時代、個人境遇的變化而變化。十年前正確的選擇,今天未必適用;別人成功的路徑,未必適合你。因此,我們不能僵化地套用“正確的事”,而要不斷覺察、反思、調整。
這就引出了兩個關鍵問題:
第一,現階段,什么是你“正確的事”?
對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,可能是拼命學習技能,積累經驗;對一個中年職場人來說,可能是平衡工作與家庭,關注健康;對一個創業者來說,可能是調整戰略,穩扎穩打;對一個退休長者來說,可能是修身養性,享受天倫。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不同,環境不同,資源不同,因此“正確的事”也不同。關鍵在于,你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當下最該做什么,而不是盲目追隨他人。
第二,你是否知道“如何把事情做正確”?
很多人只關注“做什么”,卻忽略了“怎么做”。同樣的事,方法不同,結果天壤之別。把事情做正確,需要的是執行力、方法論、細節把控、持續優化。它要求我們不僅有方向,更有路徑;不僅有熱情,更有耐心。
回到最初的命題:“身與貨孰多?”答案不言自明:身重于貨。身體與內心的健康,永遠是第一位的。財富、事業、成就,都是錦上添花,而非雪中送炭。沒有健康,一切歸零。
因此,愿我們都能在追逐“貨”的同時,不忘守護“身”;在提升認知的路上,不忘修心養性;在順應“道”的過程中,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與平衡。不急不躁,知足知止,方能長久。
畢竟,人生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一場馬拉松。跑得快不如跑得穩,跑得久。
作者:盟接之橋
盟接之橋,橋接世界,讓中國制造連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推薦新聞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老板最大的能力是什么?——在學習中破局,在實踐中成事
2025-11-15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“首件手板”商業模式:制造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,你的公司準備好了嗎?
2025-09-26
-
國產EDI軟件橋接世界|盟接之橋:讓中國制造連接全球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2025-08-07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不可分割物料管理的四種通用做法分析與探討
2025-07-17
-
魔耳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科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德駿數字化項目取得圓滿成功
2025-05-05
-
炬能量數字化圓滿成功并授予感謝信!!!
2025-05-05
-
愛華仕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華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昇滬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得勝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盟創智能攜手匯大明集團,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!
2024-06-01
-
盟創智能科技與卓樂科技結為戰略合作伙伴 助推信息化進程
2023-05-21
-
盟接之橋EDI軟件之心跳管理系統:構建穩定、安全、可信賴的供應鏈數據橋梁
2025-11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