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今高度內卷的商業環境中,我們常常陷入一個誤區:競爭就是對抗。比價格、拼流量、搶渠道、卷服務——仿佛只有把對手“干掉”,自己才能活下來。然而,真正的商業智慧,從來不是在紅海中廝殺,而是跳出效率競爭的陷阱,重新定義戰場。
盟接之橋說制造中有一句振聾發聵的觀點:“競爭的第一性原理是差異,而非對抗。”這句話,道破了企業持續成長的本質邏輯。競爭,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,而是通過創造差異,開辟屬于自己的藍海,讓對手無從下手,讓客戶非你不可。
那么,問題來了:
1. 你的產品,真的有差異化嗎?
很多人會說:“當然有!我們用料更好、服務更優、價格更低。”但這些真的是“差異化”嗎?不,這些只是“優化”或“改良”。真正的差異化,是用戶心智中無法被輕易替代的獨特存在。
舉個例子:一家開了20年的小面館,藏在巷子深處,沒有外賣、不搞營銷,卻天天排隊。為什么?因為它家的湯底是用老母雞和三種香料熬制12小時,老板堅持不用味精,甚至連辣椒油都是自己炒的。顧客說:“別家吃的是面,他家吃的是‘記憶’。”
這就是差異化——不是更快、更便宜,而是更獨特、更不可復制。
如果你的產品在用戶眼中,和競品只是“差不多”,那你就永遠活在價格戰的陰影里。真正的差異化,是讓用戶說:“我就要這個,別的都不行。”
2. 如何成為細分品類的冠軍?答案是:A.起點與眾不同,B.過程集中兵力,C.結果成為第一
A. 起點與眾不同:從“不一樣”開始
很多企業一上來就想做大而全,結果什么都做,什么都不精。而冠軍企業的起點,往往是主動選擇“小”。
比如“江小白”,它沒有一開始就挑戰茅臺、五糧液,而是切入“年輕人喝白酒”的空白市場,用文案、包裝、場景重構白酒的認知。它的起點,就是“情感化表達+輕飲酒文化”,與傳統白酒的“商務、厚重”形成鮮明對比。
再比如“三頓半”,它沒有和雀巢拼速溶咖啡的大眾市場,而是聚焦“精品速溶”,用小罐包裝、冷萃技術、可回收設計,吸引城市中產和咖啡愛好者。它的起點,就是“精品咖啡的便捷化”。
起點的與眾不同,決定了你是否能在用戶心智中占據一個獨特的“位置”。
B. 過程集中兵力:聚焦,再聚焦
德魯克說:“企業的戰略,就是放棄的能力。”
成為冠軍的過程,不是四面出擊,而是把所有資源押注在一個點上。
比如“方太”,它放棄低端市場,專注高端廚電,甚至不上市、不打價格戰,一心打磨“中國廚房的科技與美學”。它把研發、設計、服務全部集中在“高端”這個標簽上,最終成為高端油煙機市場的絕對領導者。
又如“鐘薛高”,早期只做一款66元的雪糕,用瓦片造型、中式命名、優質原料,迅速在社交媒體引爆,成為“雪糕界的愛馬仕”。雖然后期因擴張過快出現問題,但其初期的集中打法,堪稱教科書級案例。
集中兵力,意味著你愿意放棄短期利益,換取長期心智占領。
C. 結果成為第一:不是“之一”,而是“唯一”
很多人說:“我們是行業前三。”但用戶只記得“第一”。
心理學中的“峰終定律”告訴我們:人們記住的,往往是最高點和最后印象。在商業中,這個“最高點”就是品類代表。
當你說“買電動車”,用戶想到“特斯拉”;
當你說“買充電寶”,用戶想到“Anker”;
當你說“買螺螄粉”,用戶想到“李子柒”或“好歡螺”。
成為第一,不是市場份額第一,而是用戶心智第一。
一旦你成為“品類=品牌”的代名詞,你就贏得了競爭。
3. 商業的本質: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
真正的高手,從不跟對手在同一維度上比拼。他們遵循毛澤東的軍事思想: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”
你的方向是性價比,我的方向是體驗感;
你的對象是大眾市場,我的對象是小眾圈層;
你的路徑是流量驅動,我的路徑是內容驅動;
你的價值是功能滿足,我的價值是情感共鳴;
你追求效率,我追求獨特;
你賣產品,我賣標準。
比如“胖東來”,它不和永輝、沃爾瑪拼規模和價格,而是極致做服務:員工高薪、商品透明、退貨無條件。它構建的不是超市,而是“信任社區”。顧客說:“在胖東來買東西,不怕被坑。”
這就是心智認證——它已經超越了“賣東西”,而是“賣安心”。
再比如“觀夏”,它不做大眾香薰,而是主打“東方香”,用瓷器瓶身、節氣命名、手寫卡片,打造“有故事的香”。它的用戶不是為了“香”,而是為了“情緒療愈”和“生活儀式感”。
當你在方向、對象、路徑、價值、心智認證上都與對手不同,你就不再是在競爭,而是在定義新的游戲規則。
4. 成為冠軍后,如何構建護城河?
成為細分冠軍,只是開始。真正的壁壘,是構建護城河,讓后來者望而卻步。巴菲特說,偉大的企業要有“寬而深的護城河”。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構建:
A. 無形資產:品牌、專利、文化
比如“蘋果”,它的品牌價值、工業設計、iOS系統,都是無形資產。用戶買的不僅是手機,更是“一種生活方式”。
B. 網絡效應:用戶越多,價值越大
比如“微信”,它的價值不在于功能多強,而在于“所有人都在用”。你不用,就會被社交圈排除。在細分領域,比如“得到”,它的知識付費生態、用戶學習數據、講師資源,形成了強大的網絡效應。
C. 轉化成本:用戶換品牌的代價太高
比如“釘釘”或“飛書”,一旦企業用了,員工培訓、流程嵌入、數據沉淀,換平臺成本極高。這就是“鎖定效應”。
D. 成本優勢:規模化或獨特供應鏈
比如“名創優品”,通過全球直采、極簡設計、高效物流,實現“又好又便宜”。它的成本結構,是小品牌無法復制的。
最終:從“賣產品”到“賣標準”
商業的最高境界,不是賣得最多,而是讓用戶覺得“買你,就是買對了”。
第一層:賣產品——功能滿足
第二層:賣差異——情感認同
第三層:賣標準——心智認證
當你的產品成為行業標準,客戶選擇你,不是因為便宜,而是因為“放心”。
就像醫生推薦某個藥,老師推薦某本書,朋友推薦某家餐館——你成了“默認選項”。
這才是真正的冠軍:不是你打敗了誰,而是你定義了品類。
結語:做一只“不一樣的鳥”
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時代,最大的風險不是“做錯”,而是“做一樣”。
與其在紅海中掙扎,不如沉下心來,問自己:
我的起點,夠獨特嗎?
我的資源,夠聚焦嗎?
我的用戶,會非我不可嗎?
我的產品,能成為標準嗎?
記住:競爭的第一性原理,是差異,不是對抗。
當你真正做到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,你就不在戰場上,而是在領獎臺上。
做那只不一樣的鳥,哪怕只飛在一條小路上,也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風景。
作者:盟接之橋
盟接之橋,橋接世界,讓中國制造連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——
#商業思維 #品牌戰略 #差異化競爭 #第一性原理 #細分冠軍 #護城河 #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#產品創新 #心智定位 #長期主義
推薦新聞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“首件手板”商業模式:制造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,你的公司準備好了嗎?
2025-09-26
-
國產EDI軟件橋接世界|盟接之橋:讓中國制造連接全球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2025-08-07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不可分割物料管理的四種通用做法分析與探討
2025-07-17
-
魔耳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科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德駿數字化項目取得圓滿成功
2025-05-05
-
炬能量數字化圓滿成功并授予感謝信!!!
2025-05-05
-
愛華仕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華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昇滬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得勝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盟創智能攜手匯大明集團,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!
2024-06-01
-
盟創智能科技與卓樂科技結為戰略合作伙伴 助推信息化進程
2023-05-21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老板最大的能力是什么?——在學習中破局,在實踐中成事
2025-11-15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關于成交的幾點心得(供批判)
2025-11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