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、選擇過剩的時代,制造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表面上看,市場機會層出不窮,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概念輪番登場,似乎處處是藍海。但深入一線,許多制造企業卻陷入“忙而無功”的困境:產品線越鋪越長,研發成本不斷攀升,庫存積壓嚴重,利潤卻越來越薄??蛻粼诒姸嘞嗨飘a品中猶豫不決,品牌辨識度模糊,最終陷入價格戰的泥潭。
面對這樣的困局,“盟接之橋”提出四個振聾發聵的制造哲學:聚焦、少就是多、少則得,多則惑、與其做很多產品賺不到錢,不如一個細分品類做到極致。這四句話,看似樸素,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商業智慧,直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路徑——從“廣撒網”到“深挖井”,從“大而全”到“專而精”。
一、聚焦:戰略的定力,是破局的第一把鑰匙
“聚焦”不是簡單的“專注”,而是一種戰略選擇,是企業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,對“做什么”和“不做什么”的清醒決斷。
太多制造企業陷入“機會主義”的陷阱:看到別人做電動工具賺錢,自己也上馬生產線;聽說智能家居火,立刻開發智能插座、智能燈泡;新能源汽車熱,又想切入電池或電機領域……結果是,產品線龐雜,管理混亂,研發資源分散,每個品類都投入不足,最終哪個都沒做精、做透。
真正的“聚焦”,是基于對自身核心能力、市場需求和競爭格局的深度洞察,選擇一個最具潛力的賽道,集中所有資源,all in其中。它要求企業有“斷舍離”的勇氣,敢于放棄那些看似誘人但偏離主航道的機會。
例如,德國擁有大量“隱形冠軍”企業,它們往往只生產一種產品,比如某種精密軸承、某種工業閥門,甚至某種特定用途的螺絲。但正是這種極致的聚焦,讓它們在全球細分市場中占據了90%以上的份額,成為不可替代的供應鏈關鍵節點。它們不追求“大”,但追求“不可替代”。
聚焦,讓企業從“什么都做”變成“只做最重要的事”,從而將有限的精力、資金、人才投入到最能創造價值的地方。
二、少就是多:減法思維,才是真正的增長邏輯
“少就是多”(Less is More)這一理念,最初由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·凡·德·羅提出,如今已成為設計、商業乃至生活方式的普世法則。在制造業,它意味著:減少產品線,才能增加競爭力;減少功能,才能提升體驗;減少干擾,才能強化品牌。
許多企業誤以為“多”代表豐富、代表選擇、代表實力。于是不斷推出新品,試圖覆蓋所有客戶群體。但現實是,客戶并不需要那么多選擇。心理學研究表明,當選擇過多時,人們反而會陷入“選擇癱瘓”,導致決策延遲甚至放棄購買。
更重要的是,“多”帶來了巨大的隱性成本:研發成本、生產成本、庫存成本、營銷成本、管理成本……這些成本最終都會攤薄利潤。而“少”則能帶來規模效應、成本優勢和運營效率。
蘋果公司是“少就是多”的典范。在智能手機市場,蘋果每年只發布一到兩款iPhone,產品線極其精簡。但它通過極致的設計、強大的生態系統和精準的市場定位,牢牢占據高端市場,利潤率遠超同行。反觀一些品牌,一年發布十幾款手機,型號繁雜,命名混亂,消費者記不住,渠道也難以推廣,最終淪為“炮灰”。
在制造領域,“少就是多”意味著:用更少的產品,解決客戶更核心的痛點;用更少的功能,提供更極致的體驗;用更少的SKU,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低的庫存風險。
三、少則得,多則惑:老子的智慧,今天的商業箴言
“少則得,多則惑”出自《道德經》第二十二章,短短六字,道盡了商業的本質規律。
“少則得”——當你專注于少數幾個關鍵目標時,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。因為資源集中,方向明確,執行力強。企業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、工藝改進、客戶服務上,從而在細分領域建立深厚壁壘。
“多則惑”——當目標太多、產品太雜、方向太亂時,企業就會迷失。管理層精力分散,團隊無所適從,客戶認知混亂。企業看似在“全面開花”,實則“處處失守”。
許多制造企業之所以“惑”,是因為他們試圖滿足所有客戶,進入所有市場,做所有能做的產品。結果是,沒有一個市場能真正站穩,沒有一個產品能成為爆款,品牌也缺乏清晰的定位。
而“少則得”的企業,往往能在某個細分場景中找到突破口。比如,一家做廚房小家電的企業,不追求全品類覆蓋,而是專注于“空氣炸鍋”這一單品,不斷迭代技術,優化用戶體驗,最終成為該品類的代名詞。消費者一想到空氣炸鍋,就會想到這個品牌——這就是“得”。
四、與其做很多產品賺不到錢,不如一個細分品類做到極致
這是“盟接之橋”最直擊痛點的總結。它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:在制造業,廣度不等于利潤,數量不等于成功。
很多企業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個產品,年營收幾億,但凈利潤率不足5%,甚至虧損。而另一些企業,只做一兩個產品,年營收可能只有幾千萬,但凈利潤率高達30%以上,活得滋潤且從容。
差距在哪里?在于“極致”。
“做到極致”意味著:在技術上,追求零缺陷、高可靠性;在工藝上,精益求精,不斷優化;在服務上,超越客戶預期;在品牌上,成為該領域的“標準”或“代名詞”。
以日本的“壽司之神”小野二郎為例,他一生只做壽司,且只做握壽司。但正是這種極致的專注,讓他獲得了米其林三星,成為全球食客心中的傳奇。制造業同樣如此——當你在一個細分品類中做到無人能及,客戶就會愿意為你的“極致”支付溢價。
例如,大疆創新最初只做航拍無人機,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優化,迅速占領全球70%以上的市場份額,成為行業絕對領導者。即使后來拓展產品線,其品牌勢能依然源于最初的“極致”。
結語:回歸本質,做時間的朋友
“盟接之橋”的這四條制造箴言,本質上是在呼喚一種回歸:回歸制造的本質,回歸價值的本源,回歸長期主義。
在快節奏、高壓力的商業環境中,企業需要的是戰略定力,而不是盲目擴張;需要的是深度耕耘,而不是淺嘗輒止;需要的是打造“護城河”,而不是追逐“風口”。
少,不是少作為,而是少而精;聚焦,不是封閉,而是深耕。當一家制造企業敢于“少”,敢于“聚焦”,敢于在一個細分品類中“做到極致”,它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價格競爭者,而是一個主動的價值創造者和行業引領者。
正如老子所言:“大器晚成”。真正的“大器”,往往誕生于那些愿意沉下心來,十年磨一劍的企業。與其做很多產品賺不到錢,不如靜下心來,選準一個方向,做到極致——這才是中國制造業從“制造”走向“智造”,從“跟隨”走向“引領”的必由之路。
作者:盟接之橋
盟接之橋,橋接世界,讓中國制造連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推薦新聞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老板最大的能力是什么?——在學習中破局,在實踐中成事
2025-11-15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“首件手板”商業模式:制造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,你的公司準備好了嗎?
2025-09-26
-
國產EDI軟件橋接世界|盟接之橋:讓中國制造連接全球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2025-08-07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不可分割物料管理的四種通用做法分析與探討
2025-07-17
-
魔耳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科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德駿數字化項目取得圓滿成功
2025-05-05
-
炬能量數字化圓滿成功并授予感謝信?。?!
2025-05-05
-
愛華仕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華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昇滬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得勝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盟創智能攜手匯大明集團,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!
2024-06-01
-
盟創智能科技與卓樂科技結為戰略合作伙伴 助推信息化進程
2023-05-21
-
盟接之橋EDI軟件之心跳管理系統:構建穩定、安全、可信賴的供應鏈數據橋梁
2025-11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