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今高度競爭、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,企業要想持續生存并實現高質量發展,必須同時在“經營”與“管理”兩個維度上構建系統性能力。正如《盟接之橋說制造》所強調的:“經營抓對方向,管理夯實基礎。”唯有將戰略聚焦與精細化運營相結合,企業才能真正穿越周期、抵御風險,并建立起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。
一、經營之道:聚焦細分品類,打造差異化護城河
1. 少則得,多則惑——做細分品類的冠軍
許多企業在成長初期容易陷入“什么都想做”的誤區,試圖通過產品線擴張或市場多元化來快速提升營收。然而,這種看似“全面開花”的策略往往導致資源分散、核心能力模糊,最終在激烈的價格戰中淪為同質化競爭的犧牲品。
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“聚焦”。聚焦不是保守,而是一種戰略取舍。選擇一個足夠細分但具備成長潛力的品類,集中全部資源深耕細作,成為該領域的“隱形冠軍”。例如,在工業零部件領域,德國的中小企業常年只生產某一種高精度螺絲或閥門,卻在全球市場占據70%以上的份額。它們的成功并非源于規模,而是源于極致的專業化與不可替代性。
聚焦細分品類的核心邏輯是:避開效率競爭陷阱,轉向價值競爭賽道。當你的產品或服務具有獨特屬性,客戶就不再單純比較價格,而是基于功能、可靠性、定制化程度等綜合價值做出決策。這正是構建“護城河”的起點。
2. 差異化定位:不做第一,做唯一
“第一”往往意味著跟隨標桿、模仿領先者;而“唯一”則代表原創、獨特與不可復制。差異化定位的本質,是回答一個關鍵問題:“客戶為什么選擇我們,而不是別人?”
這個答案不能是空洞的口號,而應體現在產品設計、交付體驗、技術壁壘或服務模式等具體維度。比如,一家專注于高端醫療耗材的企業,可能并不追求最大產能,而是通過與臨床醫生深度合作,開發出更符合手術場景需求的一次性器械,從而形成“臨床+研發+制造”三位一體的獨特優勢。
差異化定位需要三個支撐點:
起點與眾不同:從市場需求的縫隙中發現機會,而非在紅海中硬拼;
過程集中兵力:將80%的資源投入到20%的關鍵動作上,拒絕平均用力;
結果自然出眾:當專注做到極致,市場回報水到渠成。
正所謂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,企業不必在別人的規則里掙扎,而應建立自己的游戲場。
二、管理之基:PMC與財務成本核算,雙輪驅動穩健運營
如果說經營決定企業能走多遠,那么管理則決定企業能否走得穩。尤其在制造業,管理能力直接體現為對資源、流程和成本的掌控力。其中,PMC(生產與物料控制)和財務成本核算是兩大核心支柱。
1. PMC:企業的大腦,調度全局的中樞神經
PMC不僅是排產計劃部門,更是連接銷售、采購、生產、倉儲與物流的樞紐。一個高效的PMC體系,能夠實現:
訂單交付準時率提升;
庫存周轉加快,減少資金占用;
生產瓶頸提前預警,資源動態調配;
跨部門協同順暢,避免“信息孤島”。
可以說,企業的管理水平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PMC的成熟度。當PMC能精準預測需求、科學排程、實時監控執行偏差,整個組織就如同一臺精密儀器高效運轉。反之,若PMC混亂,則會出現“有單無料、有料無工、有工無單”的惡性循環,極大損耗企業利潤。
因此,企業必須將PMC視為戰略職能,而非后勤支持。通過引入APS(高級計劃排程系統)、建立主生產計劃(MPS)與物料需求計劃(MRP)聯動機制,推動PMC從“經驗驅動”向“數據驅動”轉型。
2. 財務成本核算:賺錢與否,源頭可控、過程透明
很多企業“賬面盈利、實際虧損”,根源在于成本核算粗放。真正的盈利能力,不在于銷售額多高,而在于每筆訂單是否真正賺錢。
財務成本核算應貫穿訂單全生命周期:
接單前:財務需參與報價評審,基于BOM(物料清單)、工藝路線、人工定額、制造費用等,進行精準成本測算。明確材料成本、直接人工、間接費用及目標毛利,確保“接單即知盈虧”。
執行中:通過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對比,實時追蹤差異。例如,某訂單因設備故障導致工時超支,或原材料漲價引發成本上升,系統應能及時預警,便于管理層干預。
完結后:生成完整的訂單損益報告,清晰呈現該訂單的實際毛利率、貢獻值及隱性成本(如返工、呆滯料)。這些數據不僅用于績效評估,更為未來定價策略、客戶篩選、產品優化提供依據。
“賺不賺錢,看財務成本核算能力”絕非虛言。只有當企業能精確知道每一元收入背后的真實成本,才能做出理性決策:哪些客戶值得深耕?哪些產品該淘汰?哪些環節需優化?
三、經營與管理的融合:構建可持續增長飛輪
經營解決“做什么”和“為什么做”,管理解決“怎么做”和“如何做得好”。二者缺一不可。
當企業聚焦細分品類(經營),就需要PMC高效響應小批量、多批次、高定制的生產需求(管理);
當企業強調差異化定位(經營),財務就必須精準核算高附加值產品的成本結構,避免“高售價低利潤”的陷阱(管理)。
真正的卓越企業,往往在經營上敢于“做減法”,在管理上勤于“做加法”。它們不盲目追逐風口,而是沉下心來打磨內功;不靠運氣吃飯,而是靠系統能力贏未來。
結語
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,企業最可靠的護城河,不是資本、不是流量,而是清晰的戰略定力 + 精細的運營能力。聚焦細分品類,做深不做寬;強化差異化,做唯一不做第一;夯實PMC與財務兩大管理基石,讓每一分投入都轉化為真實利潤。
正如《盟接之橋說制造》所啟示的:經營決定方向,管理決定生死。方向對了,管理跟上,企業自會行穩致遠。
作者:盟接之橋
盟接之橋,橋接世界,讓中國制造連接世界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推薦新聞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老板最大的能力是什么?——在學習中破局,在實踐中成事
2025-11-15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“首件手板”商業模式:制造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,你的公司準備好了嗎?
2025-09-26
-
國產EDI軟件橋接世界|盟接之橋:讓中國制造連接全球更安全、更簡單、更有底氣
2025-08-07
-
盟接之橋說制造:不可分割物料管理的四種通用做法分析與探討
2025-07-17
-
魔耳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科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德駿數字化項目取得圓滿成功
2025-05-05
-
炬能量數字化圓滿成功并授予感謝信!!!
2025-05-05
-
愛華仕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奧華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昇滬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得勝授予數字化戰略合作伙伴
2025-05-05
-
盟創智能攜手匯大明集團,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!
2024-06-01
-
盟創智能科技與卓樂科技結為戰略合作伙伴 助推信息化進程
2023-05-21
-
盟接之橋EDI軟件之心跳管理系統:構建穩定、安全、可信賴的供應鏈數據橋梁
2025-11-16